完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政金沙体育府新闻发布机制

发布时间:2023-05-05 11:20:06 人气: 作者:小编

  金沙体育【摘要】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塑造政府形象,提高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金沙体育。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在应急治理领域尤其是在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方面,积累的经验还远远不够,通过基于“事实—价值—情感”模型,提出完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机制的三大策略,即: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把握发布时机,完善对话机制;坚持以价值为标准,强化“共同体意识”,完善提升政府公信力机制;坚持以情感为依托,加强共情传播,疏解负面情绪,完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政府作用更好发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方式,我国各级政府围绕日常工作开展的新闻发布活动,在常态治理效能的提升方面较为成熟。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应急治理领域尤其是在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方面,积累的经验还远远不够。完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政府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确保灾后救援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主体、发布内容与发布形式等层面对当前发布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事实—价值—情感”模型探析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完善策略。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业已形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省(区市)级政府”三个层级的新闻发布体系,同时,三个层级的新闻发布主体还不断延伸下沉。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区域性和范围性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完善相应新闻发布制度,层层落实“纵向到底”的新闻发布体系。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主体基本实现多层级联动,在新闻发布会方面多以省一级政府为发布主体,采用“搭台发布”的方式,邀请市级相关负责人进行信息发布,介绍地方具体情况。在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事件中,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根据防汛救灾的进程召开不同专题的新闻发布会,同时结合地方特殊情况召开地方专题发布会,共举办10场“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7场“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系列发布会,发布人既包括省长,也包括郑州市、安阳市等省辖市负责同志。市级与县级政府的新闻发布工作则依托政务新媒体展开,与省级政府新闻发布会相呼应。

  值得关注的是,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往往存在多种舆论话语的互动与碰撞。党政发布话语、媒体传播话语和公众反馈话语等多元主体声音在“大舆论场”中互动博弈,共同参与到突发事件中。虽然新闻发布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在全员皆媒时代,多种话语的碰撞势必会削弱官方线”特大暴雨事件中,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多种声音拨动着公众的神经,其中不乏有“暴雨后自来水不能喝”“郑州地铁5号线车厢被拖出”等谣言混淆视听,即便政府及时辟谣,但也难以完全消解谣言的破坏力。(二)新闻发布会设置议程易形成信息不对称,对话意识欠缺引发次生舆情

  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是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应急处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该类事件的舆情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应当在信息漩涡中辨别并有效响应核心议题,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在议题内容上,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新闻发布主要聚焦在受灾情况、救援情况、重建情况、补偿措施等方面。在河南特大暴雨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内容不局限于暴雨事件概况描述,而是大量使用精确数字传达具体情况。多地新闻发布会中也均设有记者问答环节,部分问题涉及了不实信息与公众疑虑。对此金沙体育,相关发布人会给予应答与纠正,并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进行回应和澄清。同时,政务新媒体账号也会及时发布辟谣内容。例如,

  年7月20日,有网络传言称郑州进入特大自然灾害一级战备状态。对此,“郑州发布”紧急辟谣,证明该消息为不实信息,缓解了公众紧张敏感的情绪,推动真相占据舆论高地。

  当前政府新闻发布内容形态由“单一话语”向“多模态话语”转变,内容由“政策信息”向“公共资讯”转变,修辞由“宏大叙事”向“中微观化叙事”转变。但通过对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发现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并未建立最佳的耦合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发布效果。在具体应对中,政府新闻发布仍主要采取“危机管理”范式。危机管理范式往往是在政府与民众信息不平衡或者说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的,政府在信息层面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尽管绝大多数的新闻发布会设置了媒体提问环节,但存在“象征性在场”现象,部分提问缺乏主动权,且问题容易陷入同质化,造成对话效果不佳。在政府与民众的对话中,虽然政务新媒体提供了民众发声渠道,但相关评论较少,更无官方回复,政民对话不足。(三)矩阵化传播实现信息全覆盖,多元平台面临“渠道失灵”

  传播形式的创新对于扩大传播范围金沙体育、提高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治理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作用,打造传播矩阵,实现多样媒介形态全面布局。在“党管媒体”的指导方针下,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已经形成了高效多维的立体传播矩阵,打响了发布合力战。具体而言,在媒体平台上,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已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覆盖。例如,在贵州水城“

  ·23”特大山体滑坡事件中,新闻发布会信息传播至《人民日报》、央广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同时覆盖各类媒体的微博账号、抖音平台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媒介形态上,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以及各种云技术的发展为直播、短视频、H5等为丰富新闻发布的媒介形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多元媒介终端一方面提高了信息覆盖率,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多平台下“渠道失灵”的困境,即虽然信息传播至多重媒介,却难以真正“嵌入”至社会关系中

  。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分众传播的特性明显金沙体育,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性接触日渐增强,不同的平台聚集了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受众群体又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特点。但政府信息发布内容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往往具有同质性,难以兼顾多平台底层逻辑与受众特性,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二、完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机制的策略(一)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把握发布时机,完善对话机制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在时机把握上,一是要做到快。迅速告知是组织向公众发布信息的重要原则,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新闻发布更要把握事件的“突发性”。权威声音的迟到会导致民间舆论场的猜测与怀疑,滋生网络谣言甚至引发舆情危机。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中强调,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这就要求政府针对突发自然灾害新闻发布做好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发布机制。二是发布时机做到精准。政府部门要通过舆情监测,及时捕捉潜在的舆情危机点,在合适时机向公众公开灾害具体情况、调查结果等核心议题,为公众释疑解惑,把握话语主导权。三是新闻发布要有连续性。特别是针对伴随次生灾害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政府要对新情况、新行动持续进行公布,把握新闻发布节奏,保障公众知情权。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要不断完善对话机制。第一,对话方式要注重平衡。政府表达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不避重就轻、含糊其词,纠缠边缘议题。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对公众舆情进行搜集、分析与研判金沙体育,听取民意。第二,要利用多元对话平台,提高对话效率。政府除在新闻发布会上与媒体开展互动对话外,还要采取圈层化传播策略,充分利用政务新媒体,在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抖音、

  站等社交平台上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实现不同圈层受众的多元共识。第三,在话语使用上,政府要摒弃官话、套话,保持真诚与感染力。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往往会触碰公众敏感神经,此时的官方话语不仅要做到权威,更要发挥稳定人心、抚慰公众的作用,真诚的话语风格能够提高受众接受程度,增强信息发布力。(二)坚持以价值为标准,强化“共同体意识”,完善提升政府公信力机制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在价值层面要注重引导和重建两个维度。引导是指唤醒大众的共同体意识与公共精神,共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从引导维度看,首先要提振公众家国情怀,呼吁公众共同参与家园重建。因此,政府在新闻发布工作中要加强公众对家国一体的认知,引导公众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其次要强化公众的责任意识,推动公众自觉承担起重建家园的责任。政府在对外发布中要明确公众的应担之责,使公民能够正确感知自身的责任范围,从而成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治理的参与者。再次要提高公民政治认同,有序参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治理工作。公民的政治认同离不开政府长期的自身建设与政治教育。要想充分调动公众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理解与治理参与,就要在日常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政治教育,同时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避免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丧失引导力。

  重建是指重新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就重建维度来看,首先,注重内部制度反思,并向公众表明态度。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一些不可控因素易导致政府决策失误,从而引发公众不满。针对在预警、响应、救援等方面产生的决策失误,政府要积极进行反思并追责相关负责人,主动回应公众质疑,必要时可在新闻发布会上致歉,平息舆论。其次,政府要善用媒体,提高议题设置和舆论把控能力,从而重塑政府形象。再次,政府还要注重及时发布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过后秩序恢复、利益补偿工作信息,理顺不同政府部门在重建工作中的权责关系,提高各主体间对接协作的效率,最大限度修复公众利益损失,提高自身公信力。

  (三)坚持以情感为依托,加强共情传播,疏解负面情绪,完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破坏性往往会带来公众情绪的损伤,造成悲怆、消极的社会性情感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不仅要提供信息,还应运用由共情传播形成助力社会治理的情感资源,疏解公众负面情绪。在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中,要采用“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发布积极鼓劲的正面信息。在表达内容上,可在政务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感人事迹,尤其是对社会中的小人物进行报道,在宏大叙事中与公众建立身份联结,实现情感共鸣

  。例如,“郑州发布”微博账号在河南特大暴雨事件中建立了“#致敬郑州平民英雄#”话题,鼓励大家分享暴雨中冲在救灾一线的平凡人,该线万的阅读次数,给公众带来了情感慰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采用强感染力、高接受度的融媒体产品,充分运用图片、音乐、文字、动画、H5等多种形式打造有温度、有情感的作品,在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多平台开展传播。在正向引导的同时,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还应注重疏解公众负面情绪,尽快促进社会情感常态化。一方面,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要为公众提供情绪释放点,避免刻意回避负面情绪而引发公众不满。对于公众在网络空间中释放的心理压力,要予以重视并通过政务服务建立高效的情绪疏导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构建集体记忆进行情感动员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