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体育青海举行“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场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1-23 16:42:26 人气: 作者:小编

  金沙体育原标题:青海举行“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场发布会

  10月30日下午15时,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场发布会,邀请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王廷军,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时兴彪、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李渊海、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江华,向大家介绍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重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切的问题。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任芮昀主持发布会。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场新闻发布。

  我们有幸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王廷军先生,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时兴彪先生、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李渊海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江华先生,向大家介绍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重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

  感谢各新闻单位多年来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就全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等工作情况作一介绍。

  自2015年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综合医改作为全省三大“国字号”改革之一和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全省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0.29%提高11.0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6%下降到22.09%,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不断减轻。特别是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完善政策、立柱架梁,以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突破口金沙体育,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相继出台《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省级层面细化医保总额付费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一主十辅”政策措施,全省共组建县域医共体42个,覆盖57家县级医院、338家基层医疗机构。各地创新机制,充分落实医共体管理自主权,完善人员、财务、药品、考核等内部运行制度,建立权责共担、利益共享、共建共管的“一家人”关系,构建体系完整、制度完善、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健康服务体系。通过落实人员统筹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等制度,搭建平台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以县为单位影像、心电、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金沙体育、区域互认,实现医共体内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等上下贯通金沙体育,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内涵建设,推进医共体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改革工作,各医共体组建由县乡村三级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公卫人员组成的医防融合服务团队,强化慢病患者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管理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30.23万人和8.06万人,规范管理率达到77.7%和77.2%,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9.99%,均完成并高于国家工作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及省级医院帮扶带动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医疗资源服务可及性增加,群众就近享受了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了双提升。

  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为深化医改注入新活力。结合青海实际完善顶层设计,制定《青海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海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关于开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保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确定13家医院(其中:省级5家、市州级5家、县级3家)开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试点医院通过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内部精细化管理、规范药品耗材使用、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具体措施,临床诊疗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方面均发生转变,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医院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2022年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分别为29.23%、50.4%、29.9%、19.26%,均高于试点前,为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做出了示范。以试点为牵引,全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联体建设,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022年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三四级手术占住院手术比重、人员费占比分别达到28.8%、45.12%、49.16%,均高于上一年度,公立医院初步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态势,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注入新动力,为群众健康服务保障带来更多利好和实惠。

  三、医疗服务专项行动有效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青南支医”专项行动计划,12家省级医院183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21家医院,有效缓解青南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推进实施“环湖支医”行动,12家省级医院100人对口支援环湖地区20家医院,通过支援帮扶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截至目前,累计选派1015名省级医院骨干力量下沉到6州29个县,实现了省级医院对口帮扶6个自治州的全覆盖。印发实施《青海省“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同时深入开展中组部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积极协调国家部委和援青省市将6个自治州人民医院纳入组团式帮扶范围,为有效改善我省边远地区医疗服务状况、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实施5家县级综合医院二甲扩面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补齐最短短板。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三年带教”行动,省内医疗机构210名学员和176名国内知名专家、省级专家、市(州)、县级学科带头人结为师徒,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四、重大项目推进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统筹推进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着力构建立足青海、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的医疗、科研、转化一体化平台,聚力打造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疾病防治青海高地。以“推动区域均衡布局,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覆盖范围”为目标,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加快推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施进度,启动海东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先行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布局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共2亿元,推进黄南州、果洛州藏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稳步提高我省中医诊疗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高原中医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印发《省级临床核心专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争取落实临床重点专科补助资金1.24亿元,支持5个国家级、22个省级、58个省县共建临床专科建设。

  谢谢王廷军先生,下面请时兴彪先生介绍全省现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完善情况。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作为应对新时代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和有效举措,着力提升我省各级疾控机构硬支撑和软实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进。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先后实施了省级疾控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1个、职业病诊疗中心1个、州级精神卫生诊疗中心1个、县级疾控中心建设项目30个,各级疾控机构的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实施疾控能力提升项目。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300余万元,实施省级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20个县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和省市县三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有效改善了基层疾控机构硬件基础和信息化水平。三是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全力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病原检测实验室建设,全省可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达到161家,实现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县级全覆盖。同时,提质增效检验测序技术,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工作有力开展,准确、快速完成我省首例猴痘病例实验室诊断工作,并开展全基因序列测定,为疫情处置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昆仑英才、高原名医等人才培养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水平。目前,全省疾控专业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40人,高级职称人数342人。二是大力提升专业人员能力。结合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举办各种能力培训班,推进基层疾控机构业务工作提质升级。近三年举办培训班140余个,培训学员8500余人次。同时,组织实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骨干人才培训、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项目,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导师14人、骨干210余人,招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0人。三是积极开展基层专业人员进修培训。充分发挥省级疾控机构专业优势,接收各医疗机构和基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训377人次。截至目前,全省疾控机构专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超过90%,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约占40%,一支能力水平过硬的疾控专业队伍正在逐步培养和建设。

  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疾病防控。加大结核病筛查和规范治疗管理力度,肺结核病人成功治疗率达96.10%,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持续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提升艾滋病全人群筛查比例,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艾滋病病例,全省疫情仍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加定传染病监测,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报告逐年下降。二是全面加强地方病防治。全面落实鼠防措施,累计开展鼠疫监测面积22.96万公顷,未发现动物间或人间疫情。9月1日率先在全国颁布施行《包虫病防治条例》,为持续控制和消除包虫病危害提供法制保障。加大地方病防治与干预力度,进一步巩固提升重点地方病防治成效。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积极推进布病防治,完成高危人群筛查8880人、重点人群行为干预4141人,患者均得到规范救治。三是深入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深入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11苗防12病”策略,各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高水平,全省长期无白喉病例报告,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百日咳、等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麻疹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乙肝、风疹等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无脊灰成果得到持续有效巩固。

  今年是疾控机构改革的关键一年,我省各级疾控机构已经全部挂牌成立,疾控体系改革有序推进。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切实落实“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快推进各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疾控机构核心功能,努力提升专业队伍能力水平,全力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谢谢时兴彪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请问立足青海省是多民族聚集地的省情实际,我们在中藏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并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三医联动,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中藏医药各项工作做的更细更实,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的更快更稳,全面推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全省有公立中藏医医院42所(其中中医医院14所,藏蒙医医院28所;三级甲等医院2所、三级乙等2所、二级甲等32所、二级乙等4所、二级未定级2所),占全省公立医院总数37%。中藏医医院床位数6850张,占全省医院床位总数19%。全省注册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7564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27人。全省53所综合医院和20所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藏医药服务,占比分别达到86.89%和38.46%。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藏医馆439个,建设覆盖率100%。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7.3%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

  二是中藏医药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药品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先后制定印发《青海省藏医医疗机构常用中药饮片通用名称目录(2022版)》《青海省藏医医疗机构中(藏)药饮片临床应用技术指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医疗保障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医保支持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通知》。省医疗保障部门积极争取国家药品目录调整政策对青海省民族药的支持,及时将符合医保政策的民族药增补至省级目录。截止目前,纳入国家目录的民族药有96种,省级增补60种,共有156种民族药纳入我省医保目录;印发《关于将部分藏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纳入青海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将150种藏医医疗机构常用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药品目录调整政策对青海省民族药的支持,及时将符合医保政策的民族药增补至省级目录。截止目前,纳入国家目录的民族药有96种,省级增补60种,共有156种民族药纳入我省医保目录。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藏(蒙)医医疗机构制剂医保目录,492种(2763个品规)藏(蒙)药制剂纳入全省医保支付范围,占全省藏医医疗机构制剂的71.4%。同时,202种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占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制剂的85.2%,极大地缓解了全省广大群众中药民族药用药需求。省医疗保障局加大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力度,优先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藏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整,青医保局发〔2023〕51号文件中,共调整医疗服务项目439项(其中新增51项,修订388项),涉及中医及民族医项目192项,占此次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比例的43.7%。其中中藏医服务项目新增38项,占全部新增项目的74.5%。截至目前,青海省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共281项,纳入医保占比82%;藏(蒙)医医疗服务项目共有368项,纳入医保目录334项(甲类175项、乙类159项),纳入医保占比达到91%。从2023年 9月1日起,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进一步满足参保群众用药需求。

  三是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稳步推进,其中省藏医院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落地我省,已下达资金2.5亿元。加强中藏医重点专科建设,共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个、优势专科8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42个。建设全省中医肺病科、妇科、肛肠科、中医护理和藏医药浴科、外治科等专科联盟6个,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中藏医质控中心10个,实现省市(州)级中藏医质控体系全覆盖。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建设示范(旗舰)中藏医馆104个和中藏医阁94个。全省共有10个县(区)获评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6家中医院被列入全国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

  四是中藏医药人才队伍持续夯实。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省级流派工作室12个,培养国家级、省级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26人。建设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培养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等项目人才89名。评选全省名中藏蒙医32人。我省1人获得“国医大师”称号,5人荣获“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2023年,全省共培训中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206人,进一步推广普及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和外治特色疗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中藏医药服务金沙体育。

  五是中藏医药科研创新有力推进。建设藏药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实施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程,建成13个藏医药专业数据库和青海省藏医药信息网络平台。组织专家制定的93种《藏医医疗技术》已印刷出版,配合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完成《青海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第一册、《青海省藏药材标准》第二册并出版,推动藏医药标准提档升级。省林草局、省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共同认定并发布青海省道地中藏药材(“十八青药”)。与西藏藏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全国专家论证会并通过论证验收,我省已印发执行。成功举办全省中藏医药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和中藏医药科研课题项目实施培训班,累计培训310人。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青海省普查)总结工作,经普查金沙体育,青海省中药资源物种达1636种,主编著作《青海省中医药传统知识荟萃》等11部,发表论文28篇,收集“木布吉君散”等经验 方165个,基本摸清了青海省药用植物资源与分布。

  六是中藏医药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开展中藏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遴选16家具有中藏医药特色的机构建设省级中藏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基地。同时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藏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和大型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及藏医养生保健操培训等活动。藏医放血疗法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余项中藏医类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全国第一部对《四部医典》曼唐注解的汉译版著作《四部医典曼唐图解》,搜集挖掘藏医药古籍文献10部,整理出版《藏医药大典》续编等专著26部,创刊以来出版发行《中国藏医药》期刊67期,发行6.7万册。

  七是中藏医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青海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举办藏医药产业合作和发展论坛及“大医精诚”藏医药展示,推动藏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是全国藏医药领域唯一入选的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短期培训合作项目,举办“一带一路”尼泊尔藏医药短期留学生班。2021年,组织召开藏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在线年,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牵头,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6家藏医药学术团体共同建立藏医药学会发展联盟,助推藏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2023年,青海大学选派青海省藏医院藏医专家赴俄罗斯象雄藏医学院开展藏医药教学工作,举办学术讲座3场,诊疗患者700余人次。同时举办了全国首届藏医人体生命科学研讨会,促进藏医人体学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场馆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中藏医药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今年共承办协办国家级中藏医药学术论坛4期,主办省级学术论坛5期,促进了中医针灸、中药量效、藏医药浴、藏医护理、藏医外治、藏医人体生命科学等领域交流合作。其中首届“黄河流域针灸高质量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中医药工作深入交流与合作。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面展现藏医药学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年访问量达70万人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请问卫生健康部门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具体完成了哪些工作?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决策部署,围绕“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总目标,凝聚全系统力量攻坚克难,持续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省35种大病贫困患者实现“应治尽治”,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患者签约履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我委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是工作机制有效衔接,确保工作接续推进。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双月通报、督导评价、宣传鼓励四项制度。建立委领导分地区联点工作机制,8个委领导分别联点一个市州,通过定期开展专项调研、召开专题研究会议等方式,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实做细、落到实处。完成21个联点帮扶村新一轮驻村和工作队员选派,督促上一届驻村干部做好新一届驻村干部的传帮带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档、可持续。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工作协调和政策衔接力度,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政策措施有效衔接,确保成果持续巩固。先后印发《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青海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年度9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全系统对标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落实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进行核实核准,落实分类救治政策。对需要治疗干预的,及时指导做好住院转诊服务、治疗后的用药指导和康复管理等;对需要健康管理的,及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定期随访。截至目前,全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困难人口中35种大病患者2.29万人全部得到救治和管理,5.86万慢病患者实现应签尽签。从监测情况来看,全省未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守住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底线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东西部协作到县资金中安排10%及以上支持开展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主要用于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采购医疗设备等。省财政每年安排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资金1.12亿元,支持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26个脱贫县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口援青帮扶和三级医院帮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通过87所省内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0所受援医院,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让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纳入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范围,受援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医院管理水平逐步加强。

  二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着力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通过推进包虫病防治、结核病筛查、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促进与教育等工作,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截至2022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62%,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和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全民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日渐形成。

  谢谢江华先生,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