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基于实践”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政治传播新逻辑金沙体育

发布时间:2023-07-12 10:47:41 人气: 作者:小编

  金沙体育政治传播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在政治信息需求改变以及新媒体技术冲击下,政治传播深层逻辑正面临重大挑战。南京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陈甜甜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德山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6期刊文,以新华网策划的“乡村振兴在行动”重大主题报道为例,从“实践主体”“实践场地”“实践议程”三个维度出发,尝试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新逻辑。研究认为,“基于实践”是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新逻辑,强调了媒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沟通政府与多社会治理主体的新价值,拓展了公众政治参与机会,有助于强化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社会公众服务理念。

  政治传播是一种有目的的传播,其主题与政治有关,是政治行动者为达到目的而进行的特定传播活动。近年来,党和国家实施了很多重大政治战略,如决胜全面小康、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重点政治工作如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六稳”、“六保”、脱贫攻坚等;重要政治事件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建党百年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打造了新型主流融媒体平台,通过大量的与政治有关的主题报道,实现传播党的声音、连接党心民心、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实际工作运行等政治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媒体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试金石。2020年12月9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专题评议会,就创新做好全媒体时代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工作提出: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既是形成舆论强势,也是主流媒体增强权威性、思想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融媒体背景下的重大政治议题报道,不仅意味着媒介技术和平台的升级、内容生产的转型,更要看到其政治传播背后存在何种深层逻辑,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2022年,新华网推出融媒体栏目“乡村振兴在行动”,以融合报道方式聚焦全国各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解析各具特色的切实举措,共同感受乡村沃野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自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新华网融媒体栏目记者奔赴全国具有代表性的81个乡村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与采访,完成了81篇短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融媒体作品,截至2023年2月,总浏览量达到了3000万+。

  本研究对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的主题报道进行分析,以此呈现“乡村振兴在行动”的“实践性”体现。其中“关系网络”主要指参与实践的主体,“实践场域”主要指“政策实践的场地”,“认知图谱”主要指媒体对政治信息形成的“实践议程”。

  根据案例情况,本研究所关注的“关系网络”主要指参与这场“乡村振兴在行动”的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了三大类:政府、组织和个体。第一类主要指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官员,如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广州市财政局及各地的驻村。第二类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以及公司等,如江南大学、扬州大学、黑龙江大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庆县金一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三类主要指各类专家、返乡年轻人、当地农民等,如山东省农科院挂职专家陈迎春、德庆县“新农人”陈慧、种植大户张义军等。

  这三类主体之间形成了多种合作关系,如企业与科研合作、政府与企业合作、企业与乡村合作、村村之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投资方+技术方+村集体”、“产学研”合作等。可见,“乡村振兴”的不同行动者,各自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等,通过有效合作,将无声的“理论”一一进行了掷地有声、清晰可见的“实践”。就采访对象而言,不同主体赋予了新闻不同的价值。政府为采访内容提供权威、有力的政策保障,赋予新闻重大的政治价值。专家团队为“农业”要素提供专业、有效的技术保障,赋予新闻现代化技术内涵。不同的企业组织和“新农人”为新闻提供了多元的信息源,赋予新闻“真实性”。总之,权威的政府、专业的技术、多元的信息源在政治传播采访对象中形成了稳定、有效的关系网络。

  据上文可知金沙体育,通过政治实践和传播实践所建构的“关系网络”最终将形成“场域”。受到社会实践研究的启发,布尔迪厄从两个角度解读了“场域”。从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世界是由大量的社会小世界组成的,它们的相对自主性很强。这些小的社会世界,都是场域,都有它的逻辑,都有它的必然性空间。这些客观存在的小世界是由上文的“关系网络”合作形成的,如西南大学科研教学实验基地、湖北当阳两河镇鱼腥草种植基地、长寿区青少年社会实践综合性基地、紫苏技术服务团队、精品水蜜桃示范基地、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最前沿,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第一线。“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报道,新华网采访团队去了15个省、1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的242个地区和乡镇,辐射了大部分中国农村。这次调研深入到了各类农业生产的现场,如绿色有机果蔬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军蕊溜达鸡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青山云雾间的茶园、“贡柑妹妹”陈慧的直播间等。记者深入调查,从最贴近群众的现实中去反映真实,折射社会进步的轨迹。

  为了全面了解“乡村振兴”的媒介建构情况,本文对“乡村振兴在行动”议题做了议程分析并形成共现矩阵,以此呈现“乡村振兴”的“认知图谱”。媒体议程共现矩阵的形成过程有两部分:一是根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要素,这里所说的“要素”主要指议题。本研究将“乡村振兴在行动”的子议题分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二是确定要素节点之后,以可视化的方式构建了媒体对这一议题的认知网络。

  产业兴旺金沙体育、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金沙体育、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体现了“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石、保障、核心、目标等,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其中,关于产业兴旺主题共有68篇报道,占总报道数的84%。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其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标准化,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相关文章如:《广西恭城:瑶山新观念“孵出”全新产业竞争力》《解码建三江无人农场的“智慧芯”》《从“体力活”到“智力活”智慧农业描绘新时代“三农”新面貌》等。

  可以说,坚实的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依据。2022年作为“乡村振兴”理论实践的第一阶段,新华网通过深度调研,按照战略要求,一方面将“产业兴旺”议题作为其重点报道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各地“个性化”采写,将“产业兴旺”议题丰富且完整化。可以说,政治实践与媒介实践的统一是政治传播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的当下,政治传播本身就带有“基层”属性,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融媒体背景下,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与“双重取径”的政治传播在经验上必然存在连贯性与互文关系。从政治实践层面出发金沙体育,俞可平认为,政治传播就是通过推动政治实践来实现民主治理和“善治”的重要路径。从传播实践层面出发,为回应受众对政治传播信息的消费需求,媒体生产出具有“场景化”金沙体育、“视觉化”和“个性化”的媒体实践产品。总体而言,“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对政治实践与媒介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坚持深入基层群众,深入新闻现场,以社会实践为最佳课堂,把基层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近距离、零距离,扎实开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