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金沙体育

发布时间:2023-11-17 11:47:13 人气: 作者:小编

  金沙体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需要深刻把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基本规律,进行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思考、整体性部署,在目标、渠道、方式、模式、体系上进行探索创新,着力增强网络育人能力。

  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述要求我们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探索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行之有效的路径,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今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更重视自我表达的话语权和社群化的认同感,互联网内容的互动性、开放性、社交化等给大学生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带来深刻改变。同时,互联网突破了课堂教育的传统边界,已经成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非线性、交互式、扁平化特点,构建更加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资源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快速突破传统物理空间壁垒,向虚拟空间拓展,形成物理与虚拟双场域。借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学习资源、教育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可育人的优势,高校更加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加重视道德、心理、情感、文化等教育内容,更加重视间接、隐性、渗透等教育渠道,更加重视实践体验、文化浸润、环境熏陶等教育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向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模式升级。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需要运用网络平台、数字技术吸引学生,满足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传播的代入感、体验的沉浸感,提升网络育人实效性和针对性。

  回顾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辅助应用阶段和融合创新阶段。在辅助应用阶段,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创信息共享的通道,把网络建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但很多情况下是直接把线下内容搬到线上。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后,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共生融合,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和现代化的教育环境,还高度整合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社会教育资源,为完善“大思政”格局,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系统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工作抓手,从更深层面上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系统。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信息技术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基本规律出发,进行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思考、整体性部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特色优势鲜明,近年来,学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实施“西电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行动”,通过“六新”战略,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置于信息时代下思考和把握。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环境发展,为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自助服务、过程沉淀、智能分析的育人“新环境”;盘活各类思政教育资源,深化校本思政资源建设,发展高水平生产、高效率共享、高质量沉淀的思政教育“新资源”;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探索双师教学、思辨教学、VR互动教学等,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新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画像”,更精准、全面地引导学生发展,建立大数据支撑下的思政工作“新评价”;开展常态化培训,实施人机结合、人技结合的思政工作能力“新培训”;打造“AI+教育中心”数据大脑,通过系统集成、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和数据治理,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各业务体系深度对接,建设统一交互的“新治理”。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需要在目标、渠道、方式、模式、体系上进行探索创新,着力增强网络育人能力。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锻造和知识学习创造更好条件。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共性需求上有显著效果,但在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等方面,还需信息技术融合补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等技术,建成学生综合性成长电子档案与电子能力证书,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画像并提供诊断、激励、预测、调节等个性化成长服务。在手段上,通过物联感知的各类场景和移动端小程序等全方位积累学生成长全周期数据,涵盖客观数据、日常记录、活动记录、表彰奖励4类,其中伴随性数据占比近七成。在技术上,基于区块链实现成长数据在链上记录,确保数据可信、使用可管、范围可控。在内容上,支持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针对本科生,构建了涵盖76个大类137个子类的观测模型,对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与家国情怀、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创新实践与科技素养金沙体育、分析问题与系统思考、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等12项核心能力素养画像;针对研究生,构建了涵盖619项行为考察点、1475个评价点的观测模型,对学生个体的学术-专业能力、可迁移能力两方面的10项核心能力进行画像。依托“电子能力证书”,学生能够更好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学校可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能力倾向和短板不足,为不同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的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推动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动器”,从“工作检测站”转型为“发展加油站”。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精神需求,真正做到既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注重开发网络资源、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媒体,推动有形空间塑造与无形体验浸润紧密结合、有形教育教学与无形教育教学引领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例如,创新典礼育人方法,充分抓住学生在“屏幕时代”“微时代”成长的特点,利用学校信息学科优势,综合运用“4K+5G”全息穿越异地同场技术、虚拟演播技术、“AR+VR”技术等,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升级为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色彩、彰显教育理念和文化品位的沉浸式思政大课。带领学生在田间地头学党史,在学校帮扶的蒲城县闫家村金银花田地里开通“田埂直播间”,学生一边采摘金银花一边同2万余名直播间观众共同聆听闫家村从贫困村变成致富村金沙体育、明星村的故事,将党课从教室延伸到田埂。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产生更加直观而深刻的理解,有效强化了显性教育所传递的目标和内容。

  3.在方式上金沙体育,由教师中心的单向灌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体验为重要途径的多维互动延伸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灌输的方式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途径。但是,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需要师生以知识为媒介进行信息交互、思维碰撞并收获实践感悟。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师生信息差、技术差的不断缩小,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超越单一主客体关系,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主体间多维互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资源、场景,让抽象的理论教育与弥散的实践体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学习方式的多元选择和辅助系统的智能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教育场景的创设者。在学校倡导和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建立自媒体工作室、科创团队、文创团队等,赓续红色基因。有学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无线电训练班的历史故事数字化;利用AI技术生成百米党史知识图谱、开展红色校史老旧影像的画质色彩修复;利用“AR+VR”技术制作校史故事微视频,利用MR全息技术构建交互式沉浸式三维虚拟现场,把师生带入长征路上办学、硝烟烽火中成长的历史场景;凭借对学校的热爱、丰富的创作力、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储备,利用Minecraft对校园建模等。同时,成立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把宣讲教育从教室延伸到网络空间金沙体育,累计打造优秀宣讲视频作品70余部,开展校园巡讲300余场,覆盖2万余人。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大胆创新创造,在实际项目中发挥智慧,作出成绩,学生自身更加自信自强、昂扬向上,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大水漫灌”是必须的,但对于“大水漫灌”效果的考察往往是研究随机样本而非全体样本,主要是静态把握而非动态掌控,常常基于经验判断而非精准数据。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利用网络传播覆盖广、传播快的特点,快速实现“大水漫灌”;另一方面,可通过采集大量伴随式数据、科学构建数据模型和对动态连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预测、精准追踪、精准决策,实现“精准滴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整体思维与精准思维并重,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学生进行精准教育、管理和服务。一是精准开展学业预警帮扶金沙体育。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分析,适时发送学业预警信号、给出个性化建议,并以“知识图谱+智能分析”模式精准推送学习帮扶资源。二是精准识别异常状况。在大数据实时监测中,如果学生出现课业长期缺勤、校园卡交易异常、校园门禁系统异常记录等情况,将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及时处理。三是精准实现就业供需匹配。通过学生综合性成长电子档案与电子能力证书形成“学生画像”,从特色优势、岗位需求、招聘互动、工作成长四个维度建立“企业画像”。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企业画像”和“学生画像”进行融合匹配,为学生提供适合靶向就业指导。四是精准进行资助服务。通过餐厅刷卡数据分析学生消费水平,精准识别经济困难学生,“隐形”发放用餐补贴、冬寒羽绒服、“一元爱心餐”等,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让资助更有温度。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能更好掌握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又能精准识别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有效避免仅依赖经验式管理模式带来的认知偏差和“一刀切”现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部门、各队伍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背景下运行,必须有效整合各主体、各环节、各场域,在同一链条上同向发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加强专业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全员化,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形成由专业引领的全员化模式。如:围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链条,依托“社区党建之家”智能平台,实现申请入党、推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六阶段全链条跟踪记录,以及学生党员与支部书记、培养联系人、辅导员、管理干部全维度互动。针对劳动教育链条,依托劳动教育智能平台,连接“西电智课平台”“电子能力证书”,学生、学院和书院、教务人员和学工干部全程介入,实现劳动课程信息数据采集、分类统计、学时换算的全链条应用展示和“预警提醒-阶段分析-总结评价”全周期闭环式导航。针对不同育人主体的“单兵作战”“各管一段”的问题,依托思政工作研究中心建立定期集体备课机制,思政课教师发挥理论功底扎实优势,专业课教师发挥专业教育优势,辅导员发挥学生工作经历丰富优势,学生代表发挥了解自身所想所需优势,重点聚焦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信息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等共同开展研究,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